政讯通中心

欢迎访问医药之声网!
医药之声网

当前所在:首页 > 国际动态 > 正文

体温41℃!84岁老人多脏器衰竭,北京中医医院ICU“中西合璧”力克热射病+哮喘危局

发布时间:2025-08-22 来源: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盛夏高温,84岁的王大爷(化姓)在家中跌倒,被紧急送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时,已陷入昏迷,体温高达41℃。急诊快速筛查病因后转入重症医学科(ICU)进一步救治,结合患者发病过程及特点,考虑“热射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”。面对高龄、多脏器衰竭与复杂基础病的叠加挑战,一场融合现代急危重症技术与中医精髓的生命保卫战就此展开。

  雷霆出击

  精准扼制“高温杀手”热射病

  面对热射病这一夏季“沉默杀手”,ICU团队启动最高级别响应,紧急完成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支持后立即启动床旁血滤(CRRT),它如同一台精密的体外“降温净化器”,迅速清除炎症因子、精确控制核心体温;中医清热生津、凉血解毒的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、犀角地黄汤同步介入,阻断热毒,多管齐下,24小时内患者超高热得到有效控制。

  迎战“沉默之息”

  呼吸支持托起生命桥梁

  热射病初定,另一重危机却汹涌而至,王大爷基础病支气管哮喘在应激下猛烈爆发,气道严重痉挛。团队精细滴定呼吸机参数,审慎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气道炎症。医护人员根据精密的监护数据变化,随时调整治疗。在医疗团队的努力下,哮鸣音逐渐平息,二氧化碳潴留改善,氧合指数稳步回升,呼吸机参数得以逐步下调。

  扶正祛邪

  古老智慧破解耐药菌困局

  危机并未终结。高龄的脆弱免疫基础叠加激素,王大爷陷入了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,并爆发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,现代抗生素遭遇困境。危急时刻,中医治疗全面介入:益气扶正汤剂内服重建免疫“城墙”;“老十针”结合艾灸巨阙穴,激发经气、温阳固本;更运用特色“金针曲池透臂臑”技法,长针透刺,疏通经气,托毒外透。中医“扶正透邪”理念与现代抗感染治疗深度交融,一周后感染指标显著下降,免疫细胞回升。

  科学康复

  重拾自主呼吸的力量

  当生命体征趋于稳定,恢复自主呼吸能力成为关键目标。康复团队早期介入,定制渐进式呼吸康复方案。医护耐心引导,王大爷全力配合,成功实现白天完全脱离无创呼吸机,仅需经鼻高流量吸氧支持,咳嗽排痰能力显著增强。经过24天的救治,王大爷最终转危为安,顺利转出ICU。

  什么是热射病?

 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,身体核心温度调节功能失调,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(通常超过40°C),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(如意识模糊、惊厥、昏迷等)的致命性急症。核心高热和意识障碍是其最核心的特征。

  热射病为何如此凶险?

  热射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全身多脏器“连锁崩溃”:

  1.脑损伤:意识障碍、抽搐甚至昏迷。

  2.心脏损伤:心肌损伤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。

  3.肝肾衰竭: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甚至衰竭。

  4.凝血功能障碍: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,导致广泛出血。

  5.横纹肌溶解:肌肉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,堵塞肾小管,加重肾衰。

  6.高龄、有基础疾病(如心脏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肥胖等)、高强度体力活动、水分补充不足、通风不良等因素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。

  如何预防热射病?

  1.避免高温时段外出:尤其上午10点至下午4点。

  2.做好防护:外出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,使用防晒霜。

  3.及时补水:少量多次饮水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。大量出汗时可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。

  4.注意环境降温:保持室内通风,合理使用空调、风扇。

  5.关注高危人群:特别留意独居老人、婴幼儿、慢性病患者的防暑情况。

  6.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。

  如何识别热射病?

  在高温环境下,一旦出现以下情况,必须高度警惕热射病:

  1.体温极高:触摸体表可能滚烫,测量体温常超过40°C。

  2.意识状态改变:表现为谵妄(胡言乱语)、抽搐、嗜睡甚至深度昏迷。

  3.皮肤表现:早期可能大量出汗,后期常表现为皮肤干热、发红。

  4.其他伴随症状:恶心呕吐、呼吸急促、心率极快、头痛、眩晕等。

  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

  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在热射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快速反应能力和多学科协作能力,可以迅速启动包括快速降温、呼吸支持、床旁血液净化(CRRT)清除炎症因子以及中西医结合(如凉血解毒中药)等在内的综合救治方案,有效遏制病情恶化,保护重要脏器功能,为患者赢得生机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医药之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医药之声网 yyzs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,监督电话:15010596982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联系邮箱:yiyaozxw@tom.com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
联系QQ:8711046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