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欢迎访问医药之声网!
医药之声网

当前所在:首页 > 行业标准 > 正文

于鸿庆: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,人们会记得他!
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来源: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2025年7月28日凌晨,暴雨撕裂了京郊的夜空,也吞噬了一位年轻医者的生命。年仅30岁的于鸿庆,在执行紧急救援任务途中遭遇洪魔,谁也想不到,这一去,他再也没能回来。

640.png

  生死抉择,他用年轻脊梁筑起生命闸门

  北京持续强降雨。全市上下闻“汛”而动,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,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,争分夺秒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各项工作。作为守护生命通道的前沿阵地,院前急救系统更是严阵以待,日夜坚守在防汛救援最前线。

  时间就是生命,汛情就是命令。7月28日凌晨,北京120调度指挥中心接119指挥中心联动,密云区大城子镇南沟村西沟东街30号出现房屋倒塌,有6人被埋,需要急救,请求多派几辆急救车组前往救治。4时27分,跨区派出距离最近的平谷区镇罗营急救站HFR372车组执行该任务。

  尽管是凌晨时分,尽管是跨区支援,尽管是风险莫测,当120调度指挥中心派车电话响起,当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下达,平谷区镇罗营急救站于鸿庆医生一如既往,没有丝毫犹豫,迅速投入应急状态,立即带领急救团队(见习跟车医生霍芬、护士蔡萌萌、司机陈宇、担架工赵振山)冒雨出发,义无反顾地赶赴救援现场。5时03分,急救车行驶至密云区大城子孝女台漫水桥时,短时强降雨汇成的狂暴洪流瞬间将车辆围困、熄火。同车组的其他4名同事,2名医护人员均为女性,司机和担架工年龄都比他大很多,于鸿庆是车组里唯一的年轻男医生,也是车组长,他自觉担当起与外界信息沟通、争取救援、组织自救互救的重任。之后通讯信号中断,他们陷入孤岛绝境,与外界失去联系。

  水越涨越高,冰冷的洪水开始往车里灌。车里五个人,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看着身边紧张的女同事和年纪比他大不少的司机、担架工,他稳住了神,“大家别慌!”他声音不高,但很沉着。他迅速判断情况,组织大家想办法自救,找最安全的路线往外撤。风雨中微弱的声音是生的传递,也是诀别的开始。

  水势越来越急,车随时可能被冲走,必须马上撤离。“大家快下车!”于鸿庆马上组织同事们实施紧急自救,他让其他人先走,自己留在最后,巨大的洪峰却带走了他那年轻的身影。

  青春陨落,他把自己留在了救人的路上

  经全力搜救,救援人员找到于鸿庆医生时,已无生命体征。于鸿庆那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守护与奉献的瞬间,定格在那个下着暴雨的凌晨。

  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,于鸿庆义无反顾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,把自己留在了救人的路上。最终,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,车组其他四位同事得以全部安全撤离。

  于鸿庆医生走了,洪水带走了这个30岁的年轻人,带走了父母的好儿子,同事的好伙伴,乡亲们信赖的好医生。大家心里都揪着疼,但他最后时刻的冷静、担当,却像一盏灯,亮在人心。

  十年坚守,他早已将生命刻入群山血脉

  于鸿庆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医生,做着治病救人的本分工作。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凌晨,灾难突然降临时,他用生命诠释了“医生”这两个字的真正分量。

  那个年轻的医生,人们会记得他。他扎根山区、守护百姓健康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平谷的群山中。作为上镇村的家庭医生和平谷山区急救线上的骨干,他十年如一日,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。崎岖的山路上,有他风雨无阻巡诊的身影;村民的病榻前,有他嘘寒问暖的关怀;在无数次危急重症的抢救中,他凭借过硬的医术和担当,屡次在极端条件下创造生命奇迹。他不仅是百姓信赖的“健康守门人”,更是薪火相传的引路人,倾心培养着基层医疗的接班人。

  群山垂泪。于鸿庆,这位95后的年轻医者,用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,完成了对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终极守护。以血肉之躯铸就了“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”的医魂丰碑。他舍生忘死的壮举,是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职业精神的巅峰诠释。他消逝于无情的洪流,却永远无声地诉说着何谓舍生取义,何谓大医精诚!他是千千万万个日夜坚守防汛一线,无畏冲锋、舍身为民的首都干部群众的时代群像!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医药之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宝珍品中医医学研究院主办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医药之声网 yyzs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,监督电话:15010596982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联系邮箱:yiyaozxw@tom.com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
联系QQ:871104617